10月6日,辉瑞中国零售副总监张锐对外宣布的一组数据,令本土药企再次感受到了跨国药企把握政策的快准狠。
“万艾可、立普妥等八大处方药在中国零售市场突破销售8亿元大关,今年零售市场整体销量有望超过10亿元”这组数据对于时下陷入困局的药品零售行业来讲,势必是振奋人心的。在新医改政策利空的打击下,中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已经陷入了多年来的低谷。
辉瑞的这一举动在业内看来,是在押注新医改的政策走向,因为就在几个月前,深圳宣布在国内率先鼓励处方外配。而来自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信息,则指迈出这一步的跨国药企已不止辉瑞一家。
外资欲再度在零售市场掘金
作为第一家在华提出处方药“大零售”概念的外资药企,辉瑞去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处方药“大零售”战略。
为了实施这一战略,辉瑞中国于去年8月撤销了原来设在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下、负责在三线城市零售药店业务的基层零售药店队伍,合并到大零售队伍。这一调整一度在公司和业内引起争议。
公开资料显示,辉瑞中国8年前就开始从万艾可探索处方药零售渠道市场,在实施“大零售”战略之前,来自零售渠道的销售额在整个销售额的占比还不到10%。
“当时业界对我们这个调整有些误解,但现在的状况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,现在公司服务这8个产品零售业务的团队超过了500人,重点拓展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零售药店渠道。”张锐如是说。
据他透露,今年3月28日,辉瑞中国已与国药控股旗下国大药房、国药股份签署“三方战略合作项目”,接下来将会与更多的连锁药店展开处方药零售的深度合作。
外资药企都是在处方药领域很有优势,为什么要深耕零售市场?
对于这一问题,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资讯公司总经理黄泽骎认为,这是新医改医保控费和连锁药店发展迅速双重作用的结果。“一方面,大医院医保控制费用,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在大医院门诊统筹报销金额不够用,而社区医院又不报销大医院处方的品